朱元璋是沈万三的女婿 朱元璋逃过的大臣是谁

目录导航:

  1. 朱元璋是沈万三的女婿
  2. 朱元璋首次恩科风波平息结果
  3.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
  4. 朱元璋出生传说
  5. 朱允炆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6. 朱元璋善终的部下有谁
  7. 朱元璋所有嫔妃都殉葬了吗
  8. 刘伯温让画匠装哑巴结局
朱元璋是沈万三的女婿

南京有一半城墙是沈万三掏钱修的,沈万山很有钱,在苏州周庄,四周水路四通八达和海外做生意富可敌国,不知低调,以皇帝名义捞军被朱元璋知道后就把他财卢没收地沈万三流放贵州,朱元璋不是沈万三女婿。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沈万三(本名沈富,1330年-1394年),字仲荣,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从年龄上看,两个人不可能是岳父与女婿关系。但是电视剧《武当》中的人物,沈万三的义女。沈蓉跟了朱元璋,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沈蓉去了武当山出家。

沈万三的义女。沈蓉本是名门闺秀,遇险被发达前的朱元璋所救,两人互相念念不忘。落魄中的朱元璋自觉配不上她,她给他巨大鼓励和帮助。

后来由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制造误会,朱元璋在沈蓉身怀他骨肉之际迎娶别人并在婚礼上当面说了伤害她的话,她伤心自尽,虽被救活但腹中胎儿已死。

沈蓉习武,后与朱元璋重逢,原谅了他并以身犯险去探敌军军情助他完成大业,朱元璋却因误会杀了她义父。

朱元璋称帝后,他指挥的弓箭手又误杀她义父,所以两人根本没成亲,朱元璋不是沈万三女婿。

不是。沈万三是富豪,是朱元璋最痛恨的人,相传当年朱元璋讨饭的时候,曾到沈万三家乞讨,老沈不但不给饭吃,还放恶狗去咬朱元璋,就此结下了梁子,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处处报复沈万三,让他修南京的城墙和城门,让他花费了大量财富。

有好几次朱元璋找借口找沈万三的麻烦,幸亏老沈机智应对,才躲过了杀身之祸。朱元璋由于出身社会底层,有一种仇富的本能心态。

不是朱元璋不是沈万三的女婿,吃果子睡的女婿,怎么可能是晚上的女婿,出这道题的人,怎么回事?

还说是我的事,那个女女婿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可以去看看书推荐一部电视剧明朝那些事看过没有?

祝愿当成一个和尚变成一个开国之君实属不易

朱元璋首次恩科风波平息结果

明朝开国第一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人,结果引发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朱元璋亲自督导彻查此案,结果并未发现科场舞弊,最后只能以增设北方士子恩科来平息骚动。洪武三年大明首次恩科发榜,卧病在家的刘伯温闻讯在其子刘涟的陪同下来到皇榜之下,与其他围观之人关心中榜之人不同,刘伯温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足可以血流成河的政治事件。

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结果;

首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第一次举行恩科考试,北方初定,大多数学子都处于观望状态,心里都没底,再加上地方远,一般进京赶考都要好几个月前就从家里出发,所以在第一次考试结束后就出现了前三甲都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不满大闹,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大骂“朕只有半壁江山吗?”最后为防止事态发展,开了个恩科北场,给个理由就是北方学子路远,未能及时赶上恩科。

洪武三年大明首次恩科发榜,卧病在家的刘伯温闻讯在其子刘涟的陪同下来到皇榜之下,与其他围观之人关心中榜之人不同,刘伯温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足可以血流成河的政治事件。于是刘伯温急忙找来此次恩科的大试主考宋濂,考生名单在录取时有没有什么猫腻,在确认取士公道、以才上班之后,刘伯温没有一丝的喜悦,反而忧心忡忡的问宋濂“宋公,为何此次上榜之人都是南方之士,北方学子竟然没有一个上榜之人?”

一句问话吓的宋濂半天才缓缓答到:“当初取士为了保持公平,都遮住了考生的学籍、姓名等,全屏文采取胜,根本不知道录取的考生是南方还是北方人,更别提怎么都是以江浙和安徽人士居多了。”可刘伯温又问:“取士按能力录取固然没错,可结果都是南方人士上榜,一旦这些北方学子闹起,皇上要问难道我大明只有半边江山吗?请问宋公改如何回答”,说完刘伯温就让宋濂找皇后求救去,自己则匆忙的赶回刘府闭门谢客,以免在出现什么乱子,同时在深深的思考如此局面该如何应对。

大明首次恩科,朱元璋是相当的重视,任命丞相李善长为恩科总监,大学生宋濂为大试主考,满心期待通过此次恩科笼络天下学子为大明效力,可如果出现只要半边天下的恩科,朱元璋盛怒之下什么事都是可以做出来的。果不其然,宋濂还在皇后娘娘处诉讼自己的遭遇和担忧,并期待皇后能帮自己躲过此劫,那边就听到学子们闯宫闹事,朱元璋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员开会。闻讯后宋濂急忙离开皇后处,只见大殿之下满朝文武都已经到齐。

朱元璋再朝堂之上大发雷霆,责问李善长和宋濂有没有徇私舞弊,为什么淮河以北的学子一个都没有,大明的江山难道真的只有半边天下吗?虽然李善长和宋濂极力否认自己有舞弊行为,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盛怒,根本不相信二位主考官言语,当即命令侍卫把宋濂和全部考官集中到国子监等候处置,同时命侍卫把丞相李善长也送回家监视起来。为安抚考生避免 流言蜚语,同时为了查明此次恩科有无作弊行为,朱元璋命人把所有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年龄遮住,当场令在朝官员把所有考生的试卷重新审阅,大家分别推荐出自己认为优秀的考卷,以此断定宋濂和李善长有没有徇私枉法,做出有损恩科威严的事情来。

好在众位大臣经过一天不吃不喝的奋战,终于全部选出自己认可的答卷并呈交给皇帝,经对比后发现众大臣所选之卷与宋濂和李善长所选之卷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才消除了对其二位的怀疑。可为什么淮北学子没有一个入榜呢?疑惑丛丛的朱元璋忍不住问起了太子朱标,并期待自

马皇后听后,建议道:“这36个进士都得承认。要是否了,朝廷就是掌自个儿嘴巴,北方也许不闹了,南方学子又闹起来了。接着,你把北方学子都召进京城,再办一场大试,现在这场叫恩科南场,下一场就叫恩科北场。这么一来,就可以把恩典赏给北方人啦!最后,朝廷诏告天下,本次恩科皆因北方初定,驿道未开,致使众多学子被山川江河所阻,未能及时赶赴京城。首场考试北方诸省仍有众多学子源源而来,应礼部所请特增设恩科北场,以应天下学子之望。等北场应试罢了再把南北学子拢到一块同场举行殿试,钦点状元!”

《朱元璋》中南方学子和北方学子之争,故称之为“南北榜案”。《明史》则记载: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戍三吾于边,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

三个字是“识实务”。

信国公汤和在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时候,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了明朝初期少数善终的功臣之一。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汤和痛下杀手,让他逃过一劫?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汤和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

第二,汤和为人谨慎,让朱元璋非常满意。

第三,汤和任劳任怨,却不贪恋权势。

第四,汤和没有给朱元璋问罪的理由。

汤和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1352年,汤和带着十几个人,一起进了郭子兴的部队,跟着一起四处打仗。期间,汤和因为作战勇敢多次立功,晋升成了千户,在部队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时候,汤和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让他过来参军。

汤和为人谨慎,让朱元璋非常满意。

朱元璋出生传说

含红光出生。在《明史》本纪第一,太祖一中这样记载朱元璋的出生: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怀朱元璋的时候,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神仙给自己送了一粒金光闪闪的仙丹。当她吃下这粒仙丹之后,很快就感觉要生了。就在此时,自己所在的卧室忽然充满了红光,而且一晚上先后好几次发生这样的情况。附近的相邻都以为是老朱家着火了,纷纷前来帮忙灭火(及产,红光满室,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

朱元璋出生的传说极富色彩,内容如下,元朝末年,传说徐州一带住着一位老风水先生,他的膝下有三双儿子和媳妇,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位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朱元璋的父亲做豆腐,朱元璋的母亲负责缝缝补补。

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心,说:“那就试试吧”。风水先生推算了一番后,在一个甲子日的早上,领着三个儿子、牵着牛,套着拖车,来到村边一块盐碱滩上网鱼。别人逮鱼都是到水里去,他们爷四个却在盐碱滩上网鱼,所以村里许多人都来看热闹。

谁知天交午时,从车辙中汪出一滩水,水里有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风水先生将鱼逮到手里,高兴地说:“天助我也,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到家后,风水先生亲自将鱼做熟,端上餐桌,他们爷四个狼吞虎咽地将鱼肉吃光。

风水先生命人将鱼头和鱼骨端入后房,让其儿媳们吃,儿媳们说:“老爹真是的,他们吃完了鱼肉,留下点鱼骨头让咱们吃,谁稀罕。”此时,朱元璋的母亲刚好来后房寻找吃的,正好,儿媳们就将鱼头和鱼骨倒给了她,让她拿回去吃。朱元璋的母亲高兴地回到自己房中,将鱼头和鱼骨炖了炖,吃了下去。

一会儿,风水先生将儿媳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谁吃了鱼头?”儿媳们不情愿地答道:“我们谁也没吃,而是给了咱家的长工朱家老妈子了。”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说你们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就是承受不住。这个鱼头你们三个谁吃都行,为什么给了朱家老妈子?现在赶快叫他两口走,否则咱家将有滔天大祸。”吃过鱼头后,朱元璋的母亲恰恰怀了孕,她怀的正是朱元璋,但是他的母亲如果吃不到天子山上的土,也会难产死掉。

风水先生叫来朱元璋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些盘缠,你们赶快走吧,我家不能再收留你们了。”朱元璋的父亲说:“东家,你准备赶我们到哪里去呀?我们到哪儿安家呀?”风水先生说:“走吧,一直往南走,走到茅草三尺的地方,你们就可以安家了。”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无奈地套上驴车,拉着老婆,挑着豆腐摊一直往南走去。一天,他们来到凤阳一带,长途的跋涉,已使他们筋疲力尽。突然,看到远处山脚下茅草齐胸高,于是,他们就在茅草里开出一片空地,搭起个窝棚住在了这里。这时,朱元璋的母亲已快临产,朱元璋的父亲便在四周卖豆腐。

有一天,朱元璋的父亲卖豆腐来到天子山,山上正驻扎着防止新天子家人上山取土的一支军队。他将豆腐摊挑到山上,士兵们一看有豆腐吃,马上围了过来,不料一下子将豆腐摊碰倒在地上。元兵一看豆腐摊倒在了地上,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便让朱元璋的父亲把带土的豆腐挑出来,带回家自己吃,不带土的豆腐全部留下,卖给了士兵,并且多给些银两。朱元璋的父亲回到家后,用卖豆腐的钱买了只母鸡,豆腐上带土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豆腐母鸡一锅炖,朱元璋的母亲吃下后,顺利地产下朱元璋。

元朝的军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已经降生,气得大骂:“把守天子山的十万大军都是饭桶,天子山上的土还是让真龙天子的母亲吃到了。”此时,真龙天子已经降生。他只得让元顺帝发出一道圣旨,对全国刚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因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人口,又居住在茅草丛中,无人知晓,朱元璋逃过此劫。

传说朱元璋出世前,是天庭伺候玉皇大帝的金童。那时,天下正闹灾荒,民不聊生。

玉皇大帝想派仙家下凡做帝王,安民乐业,建立明朝。

可天神天将没有愿下凡的,这可难住了玉皇大帝。这时,伺候在他旁边的金童玉女冲玉帝笑笑,站到了他面前。

玉帝一看,这金童玉女本是日月扇,这一站正好组成一个“明”字,玉帝大喜说:“太妙了,就让你们下凡建立帝业吧。”他们却摇摇头,玉帝问:“是不是吃不了那个苦?”他们点了点头。

玉帝哈哈大笑:“这个好办,你们到凡间后,我让天神鬼差协助你们就是。”当金童玉女下到凡间,二十八星宿、鬼神天将也都跟着到了凡间。那下凡的金童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降生时,人们看见从天上落下一个大火球,后面紧跟着一个仙女抱着一个婴儿,飘飘悠悠落到人间。这婴儿就是朱元璋,他是由仙女送到凡间的。

朱允炆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长兴侯耿炳文,明朝开国功臣,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

以军功封长兴侯,以善守而著称,是洪武末年为数不多逃过朱元璋猜忌的功臣之一

朱元璋善终的部下有谁

其实,善终的明朝开国功臣还是不少的,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祯、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张龙、张赫。其中徐达的爵位最高,是魏国公,于洪武十八年病死。

仅次于徐达的是信国公汤和,他死于洪武二十八年,终年七十岁,算是明朝功臣之中最高寿的。

淮安侯华云龙是这些人中最早病死的,死于洪武七年。

朱元璋时代得以善终的功臣一共有两位,一位是徐达,另一位是汤和。

朱元璋时期很少有开国功臣或者是陪伴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有好结果,除了徐达和汤和之外,大多数功臣都被刺死或被诛杀。徐达帮助朱元璋建国,同时开启了明朝时代,出身于农家。汤和也是明朝军队的关键将领,曾参加过多次起义活动,立下战功无数,战力极强,同时又很有威严。

一般来说,朱元璋善终的部下比较有名气的主要有四人:汤和,耿炳文,郭英,沐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识时务。汤和跟朱元璋是同乡,做人低调;耿炳文算得上大将,但不特别出色而谦卑,这是他善终的原因;郭英,有个姐姐是朱元璋宠妃,对老朱忠心耿耿;沐英后来后代世受云南。

朱元璋的小伙伴们,善始善终的只有汤和、徐达、常遇春三人。

一、徐达

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同时,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那一拨人(淮西二十四将)。那么,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功勋的徐达,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正史中的说法是,徐达是病死的,然而在民间的野史中,却一直都流传着“徐达被朱元璋毒死”的传闻,而且说得有板有眼,说是徐达吃了朱元璋赐给的蒸鹅之后,被下了毒的蒸鹅给毒死的,所以看起来,徐达并不幸运。

二、常遇春

在朱元璋麾下的武将中,如果说有谁可以与徐达齐名,那么一定就是常遇春了。常遇春的军事才能,同样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遗憾的是,就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他还没有来得及彻底剿灭元朝的残兵败将,就突然暴病而死了。显然,当时朱元璋虽然已经当了皇帝,但元朝尚未彻底根除,所以常遇春之死,绝不是朱元璋下的手。不过,话又说回来,常遇春的溘然长逝,让他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而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常遇春应该是幸运的。

三、刘伯温

关于刘伯温之能,我想我们就不必多说了,因为只要提到刘伯温,大家肯定都能想到“神机妙算”这四个字。刘伯温的“神机妙算”,确确实实帮了朱元璋很大的忙,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极具才华的刘伯温,却没能落一个好下场。据说,刘伯温晚年患病,宰相胡惟庸便在刘伯温的汤药里下了毒药,结果把刘伯温毒死了,而授意胡惟庸的,就是皇帝朱元璋。

四、李善长

李善长与徐达和刘伯温,合称“明朝三杰”,既然“前两杰”都被毒死了,那么剩下的“这一杰”,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善长最后虽然没有被毒死,但他的情况,却比徐、刘更加惨烈,因为李善长最后被抄家灭门了,只有他儿子因为是驸马的缘故而逃过了一劫,其余李家七十余口,全部被杀。

五、胡惟庸

提起胡惟庸,他还有一个“历史之最”呢,那就是,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因为“宰相”一职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就被废止了。别看胡惟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到头来,他的结局,却比被抄家灭门的李善长还惨。这么说吧,就是因为这个胡惟庸,朱元璋竟一连杀掉了三万余人,想一想,这么多的人都被杀了,那么胡惟庸的家人又能逃得了吗?这也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党之狱”。

六、汤和

说到汤和,我们不妨开门见山。汤和的名气,如果与以上的几个人相比,恐怕是最小的,但是,在朱元璋麾下的“七大名人”中,最幸运的,恐怕也就要数他了。汤和最后能够得以寿终正寝,善始善终,这其中的原因,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低调”,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则是“低调”、“再低调”。显然,这也正是汤和的聪明之处。

七、蓝玉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与常遇春一样,他也是一位难得的猛将。如果说在“新一代”的武将中,还有能和徐达、常遇春相提并论的,那么一定就是蓝玉了。朱元璋的最后一个劲敌,是元朝(北元),而元朝基本上就是被蓝玉所瓦解的,所以,蓝玉绝对是个名动天下的主儿。然而,蓝玉的人品修行有问题,他竟依仗着战功,恣意妄为,无法无天,最后以“谋反罪”被灭了三族,受牵连而被杀者,多一万五千余人。“蓝玉案”与“胡惟庸案”合在一起,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

1.徐达

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做一个排序的话,其他人的位置或许有争议,但是徐达这个第一名的位置,却应该是极少有争议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据史书记载,徐达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朱元璋认识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应该算是发小。所以,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将,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将领。而其最辉煌的战绩,当属后期率军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战了。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封中山王。陪祭太庙,被奉为明朝开国武将之首。

2.常遇春

开国六公爵当中,只有韩国公李善长是文官,其实五人,都是武将。这五人当中,徐达排名第一无可争议。紧随其后的,是郑国公常茂。不过,常茂本人并不是特别厉害的名将。他之所以能够紧随徐达之后,是因为他老爹是常遇春。

常遇春,应该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资格和徐达并列的武将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如果说,徐达是一位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应该就是最强的猛将了。常遇春以个人勇武闻名,早年曾是山贼,但后来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每战必身先士卒。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达为正牌将军,而常遇春为副将。

后来北伐期间,常遇春也是和徐达并肩作战,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过,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洪武二年,年仅四十岁的常遇春,忽然病逝于南归途中。死后,封开平王。陪祭太庙,谥号忠武。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

李文忠也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人,比常遇春更早。不过,他能很早追随朱元璋,纯粹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最擅长的,是骑兵。众所周知,北元朝廷最强大的,其实正是骑兵军队。老朱能够顺利北伐,将北元朝廷赶回大漠。这个外甥率领的骑兵军队,绝对功不可没。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在明代功臣庙当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两人,位列第三。

4.冯胜

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安徽定远人。

冯胜有点类似于常遇春,不是最初追随朱元璋,而是后来加入朱元璋阵营的。

冯胜的巅峰一战,应该是明朝建国之后,洪武五年征讨王保保那一战。当时的中原,随着元顺帝的出逃,虽然大部分都落入了朱元璋手里。但是在西北,以王保保为首的元军残余,实力依然强大。

洪武五年这一战,在徐达和李文忠两路大军,都陷入僵持的时候,冯胜却异军突起,取得了较大的战功。正是他的胜利,使得这次北伐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果不是冯胜,但是的明朝军队,很有可能被王保保一口气吃掉。后来冯胜又曾和傅友德一起出征辽东,彻底平定了辽东。

不过,相比于前面三位,冯胜的结局并不算好。虽然因为军功过盛被封为宋国公,但却因朱元璋的猜忌被赐死,死后也未入功臣庙。若非如此,冯胜原本有机会名列李文忠之前。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冯胜被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5.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

邓愈也不是一开始就随着朱元璋起兵,而是半路加入。不过,邓愈加入的时候,却不是自己加入的,而是带着一支万人的军队。

如果说,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主要是朝着北面打。那邓愈,就是明朝在西南的第一功臣了。

邓愈的巅峰,应该是平定吐蕃。当时明朝军队,在甘肃打败了王保保,邓愈率军继续突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

自这一战后,河州以西皆归明朝版图。

凭借这份战功,加上后来平定夏蜀之功,邓愈也被封为公爵。明朝开国六公爵,他有幸名列最后一人。

洪武十年,邓愈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6.沐英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

沐英出身贫苦,八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起,沐英就正式进入军伍,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

严格意义上来说,比起其他几位名将,沐英应该算是小字辈了。沐英二十四岁的时候,明朝就已经立国了。等到他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大仗已经被前面几个人打得差不多了。

沐英的巅峰一战,应该算是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蓝玉一起平定云南。平定云南之后,沐英就留在了当地镇守,开创了著名的沐王府。一直到明朝灭亡,沐英这一支,都在替明朝镇守云南边陲。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前面几位名将的厉害,沐英也不是白给他。沐英最擅长使用火器。他创出了一种三段式射击方法,靠着这种战法,彻底解决了云南当地土著的象兵。而且在未来很多年里,这种战法被明朝军队沿袭了下去。

几百年以后,欧洲有个法国人,创造了和沐英类似的战法。这个法国人,叫做拿破仑。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病逝于云南。洪武九年朱元璋曾封其为西平候,死后追授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朱元璋以农民的身份造反成功,登上了皇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典范,这一点朱元璋可以被称赞,但是登基为帝之后,朱元璋也是做了许多开国皇帝都做的事情,诛杀功臣,对于这点上,朱元璋可以说是做的最狠的,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开国功臣里边,徐达,常遇春虽然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他们没有等到建国就已经病逝了,所以并没有受到波及,而且徐达的后人还与明朝休戚与共,遭到朱元璋毒手的不胜其数,比如蓝玉,比如胡惟庸,刘伯温也难逃毒手,但是有四个人却能够善终,汤和,耿炳文,郭英,沐英,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识时务。

先来说说汤和吧,汤和跟朱元璋是同乡,一同参军的,而且还是朱元璋的领路人,建国后,被封为信国公,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汤和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嫉妒,不贪恋权位,即使是当初被封为侯爷,而徐达常遇春他们被封为公爵,都没有嫉妒。

而且当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他也看清了时务,所以非常的果断的跟朱元璋请示,想要告老还乡,朱元璋也很高兴,就赏赐了他让他回家了,不过后来还是召回了他抗击倭寇,最后朱元璋还跟他一起把酒言欢,死后被封为东瓯王,可见朱元璋对于他的信任和感谢。

第二个善终的就是沐英了,其实沐英有一个身份,就是朱元璋的养子,十二岁的时候开始跟随朱元璋,随他南征北战,而且沐英这个姓氏还是朱元璋赐给他的,沐英的义母是马皇后。

要知道,沐英从小都是一个人,朱元璋给了他一切,所以朱元璋对于他很放心,而且沐英也很识趣的,受命镇守云南也是忠心耿耿,后来因为马皇后去世,还重病了一场,太子朱标去世后,自己也因病去世了。

第三个善终的是耿炳文,其实是在朱元璋手下活下来,但是最后是自杀而死的,是在当时抵挡朱棣时候自杀了。

因为耿炳文的父亲是跟随朱元璋的,父亲去世后耿炳文接替父亲的职务,虽然战功并不卓著,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功劳就是抵挡了张士诚十年进攻,对于朱元璋统一天下帮助很大,后来被封为长兴侯,就是为了纪念他在长兴抵挡张士诚。

耿炳文自己也非常的谦卑,朱元璋也意识到他的态度,所以对于他很放心,到了洪武末年的时候,只有耿炳文跟郭英在世,朱元璋也曾经把他跟功劳最大的徐达常遇春并列在一起。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郭英了,郭英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并不显著,但是他有一个姐姐,是朱元璋的宠妃,而且他在朱元璋刚起兵不久就跟着哥哥郭兴投奔了朱元璋,做了朱元璋的卫士,而且后来还参加了著名的鄱阳湖大战,每次打仗都是身先士卒,非常英勇,甚至朱元璋把他跟尉迟敬德放在一起,可见评价之高。

郭英侍奉了朱元璋四十多年,朱元璋非常满意,当时的许多功臣都是大肆的置办房产等,但是郭英却没这么做,朱元璋很好奇就问了他,他回答说“我是一介平民,能够封爵,子孙吃喝不愁都已经是最大的恩宠了,不能产生奢侈之心”,朱元璋也感叹道,说郭英的忠诚是别人没有的。

后来,郭英的子女们不是嫁给皇帝王子,就是娶了公主,但是他们都没有因此产生骄傲之心,可见郭英的教导还有自己的睿智。

朱元璋诛杀功臣其实也是为了子孙铺路,但是大部分的功臣都没有看清楚,仍然是骄奢淫逸,只有这四个人看清楚了时务,所以得到了保全。

朱元璋所有嫔妃都殉葬了吗

是的,

1398年,朱元璋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行了。在死前,朱元璋下诏让四十名嫔妃和若干宫女全部殉葬,此后这些女子被逼自杀,并与朱元璋一起被葬在明孝陵。据说朱元璋的女儿宝庆公主曾经在朱元璋病重时关心他,从而让自己的生母——也就是朱元璋的嫔妃张美人逃过一劫,但此记载仅出现于后世的野史。正史记录中张美人就是在这一年也死了,此后再无记载。

刘伯温让画匠装哑巴结局

刘伯沿让画匠装哑巴,最后活了下来,当然是刘伯温救了他,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朱元璋和刘伯温商量给父母建陵的事情,刘伯温说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可以在凤阳重建祖陵寝,以表孝心,而殿里有一个小工匠看着他们两人的谈话听呆了,笔上的颜科滴下也不觉,而偷听皇上谈话是大罪,刘伯温发怒问内宫监掌司,说他是聋子吗?并不停地对太监眨眼晴,太监配合刘伯温说是聋子,最后经过一番试探,放了小画匠一命。